溫州娒體質健康測試數據怎麽說?“雙減”之下,越來越多的學校和孩子“動”起來 | |||
|
|||
“將運動作為學生每天的常規活動,保證學生每天校內體育鍛煉時間達1小時以上。”近期,市快三大小单双app聯合市發改委、市公安局等十部門率先出臺《溫州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課後服務工作導則(試行)》,學生在校體育鍛煉情況再次引發關註。 記者從市快三大小单双app了解到,2020年全市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數據顯示—— 1-6年級跳繩成績最佳,全體合格率達98%以上 其次是1-12年級的學生肺活量,合格率近97% 而7-12年級男生引體向上的合格率僅為36.5%,女生的弱項則是立定跳遠 “雙減”之下,體育鍛煉愈發被重視,學校如何安排學生的每日鍛煉計劃?家長應該怎樣幫助學生培養運動習慣?專家建議將體育成績與文化課成績一樣看待,哪項弱補哪項,你怎麽看?近日,記者走訪我市多所學校,聽取了家長與學生的心聲,與教育部門、體育相關專家面對面,共同探討如何讓青少年陽光體育回歸校園,鼓勵孩子“動起來”。
學校做法 自創健身操讓鍛煉不枯燥 “謔!……謔……!”每天下午第二節課後,溫州市廣場路小學的操場上響起歡快的音樂聲,學生們個個手握木劍,站好隊列,伴隨著音樂節奏跳躍、旋轉,兩兩一組面對面“切磋”,這是廣場路小學根據本校特色創編的擊劍操,成為每天30分鐘大課間活動的“重頭戲”。跳操完畢後,各年級段在學校指定區域開展活動,一二年級學生翻飛短繩,三年級雙人合跳,四五年級足球接力跑,六年級跳八字長繩,個個活力滿滿。 “運動本身應該是充滿趣味的,特別是對小學生來說,興趣才是動力,學校創編的健身操就很受孩子歡迎。”溫州市廣場路小學(集團)副校長鄭芝說,在大課間之外,學校的乒乓球、籃球、國際象棋等20類體育社團每周都會開展2-3次活動,遵循的是教會每位學生2項體育技能,勤加練習,鼓勵參賽,從中找到成就感,形成一個良性循環。 走出校門,學生的鍛煉任務也不能少。鄭芝拿出一份廣小學子校外鍛煉項目化學習計劃,分為規定項目和自選項目。以3-4年級為例—— 規定項目包括跳繩180個×3組 仰臥起坐30個×2組 俯身開合跳、十字跳、膝下擊掌踢腿、弓步壓腿4分鐘×2組 坐位體前屈+拉伸1組 自選項目則把決定權交給學生,按自身能力範圍和興趣來選擇鍛煉,由家長拍視頻、照片記錄,最終形成的運動記錄成果將在班級、學校參與評選,頒發獎狀,且作為學生評優評先的“入場券”。 為把大課間活動時長從20分鐘延長至30分鐘,溫州市第三中學調整課時,從每節45分鐘縮短至40分鐘,學生按年級段加入到籃球、足球、排球運動中,外加體能訓練。如遇雨季,學生“轉戰”室內,開啟室內操、核心力量鍛煉。“學生在校參加體育鍛煉的時間有限,因此需要更高效、系統的鍛煉模式,按照學、練、評展開,讓孩子們不僅能學到體育技能,還要勤加練習,並參與到賽事活動中。”溫州市第三中學副校長蘇艷如是說。 為了激發學生的鍛煉動力,溫州市第二十二中學還提出“校園吉尼斯”,以全市學生體質健康測試項目為準,記錄下校內學生各項目的最好成績。“定下一個小目標,讓學生可以沖沖沖!”溫州市第二十二中學副校長陳曉龍表示,有了目標,自然就有動力。體育鍛煉就是一個不斷自我突破的過程,在這個過程中可以錘煉孩子們的意誌。
家長看法 除體測項目外更希望體育鍛煉多樣化 體育鍛煉回家還能繼續嗎? 小學生章子睿這學期開始每天回家跳繩500個+仰臥起坐60個+坐位體前屈,總運動時長30分鐘左右,這是老師布置的作業,但章子睿當習慣堅持了下來,他媽媽說:“這是個好的開始。現在很多孩子體質太弱,就是因為運動沒跟上!” 記者調查發現,家長普遍反映從這學期開始,學校確實對體育特別重視,但也存在不同學校的師資、場地等條件相差較大,提供的體育類課後服務質量參差不齊等問題。有些學校可以給學生提供幾十種課後體育活動的選項,基本上可以滿足所有學生參加不同體育運動的需求,也有學校只能提供簡單的幾項體育活動,學生幾乎沒有太多選擇的余地。家長希望學校能從孩子的興趣出發,讓鍛煉項目多樣化,而不僅限於體測項目。 為了讓孩子養成堅持運動的習慣,有家長專門給孩子報了專業體能訓練班,還有更多的帶他們走出去。“戶外活動實在太重要了,不僅可以有效防控近視,對促進孩子生長發育、提升學習動力和心理健康水平都有好處,甚至還有助於人際交往能力發展。”小學生王均霖家長說道。
專家建議 利用大數據輸出“運動處方” “體育鍛煉不僅可以促進孩子的心肺功能、肌肉力量、柔韌性等與健康相關的體能發展,而且對靈敏性、平衡能力、反應時間等運動技能的形成都有很大幫助,掌握一、二項運動技能將受益終身。”溫州市教師教育院副院長、體育特級教師錢勇談到體育鍛煉的必要性時如是說。 針對體質監測數據反映的男生引體向上、女生立定跳遠項目較弱等問題,錢勇表示,這是大部分中學生的“通病”,力量缺乏、協調能力弱。“對癥下藥”分為兩步走—— 第一步在學校,校方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要著重鍛煉男生上肢力量和女生下肢力量,分類制定專項訓練方案。 第二步在家庭,孩子某一科成績較差就去找任課老師的習慣,家長可以延伸到體育課程上,了解孩子的弱項,將身體素質和學習成績一起抓,一樣補。家長要協助孩子制定鍛煉計劃,以身作則,和孩子一起鍛煉。 在龍灣區快三大小单双app專職副總督學、田徑項目國家級裁判陳潔看來,學生在校主要是掌握體育技能,在專業老師的帶領下加強鍛煉。但每個學生的體質情況不同,如果可以利用大數據,根據學生的個人情況自動生成一套“運動處方”,讓學生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鍛煉模式,可以事半功倍。
部門行動 打造體育特色品牌開發學生健康管理系統 根據國家課程計劃和教育部門有關規定,全市中小學要開足體育與健康課—— 1-2年級每周4課時 3-9年級每周3課時 高中階段每周2課時 另外每天安排不少於30分鐘的大課間以及小學每天1節戶外活動課也不能落下,將青少年陽光體育進行到底。與此同時,我市精心打造“一縣一品牌、一校一特色、一學生多技能”體育特色品牌活動,目前鹿城區、蒼南縣的足球項目,平陽、甌海的排球,瑞安的健美操等項目都頗有特色和影響力。 針對學生體質健康監測暴露出來的“男生引體向上成績較差”問題,市快三大小单双app體衛藝處相關人員介紹,他們已經實施體質健康薄弱項目專項攻堅計劃,並在今年暑期購置了一批引體向上運動器材,贈送給全市140余所高中學校。“原本引體向上項目只能在操場、體育館的單杠上練習,新購置的器材和輔助裝置則更簡便,可以安裝在教學樓、寢室走廊等場所,讓學生可以利用碎片化時間,隨時鍛煉。” 下一步,他們將把學生體育鍛煉情況與體質監測、近視防控、健康體檢等多方面整合在一起,形成一整套學生健康管理系統。“孩子成長的方方面面都相互聯系、相關影響,我們力求打造良好的學生健康生態,切實提升學生體質健康和心理健康水平,同時希望各學校能通過體質健康運動會、‘校園吉尼斯’等活動,讓每個孩子都能享受運動的樂趣,共同培養百萬陽光少年。” (來源:溫州新教育訂閱號) |
|||